中国文明网站 | 丰润文明网  投稿信箱:frwmb@163.com

丰润文明网 > 尚德丰润 >

丰润老人一生勤勉 传承“萧氏家风”

2017-04-08 09:44

来源:未知

字体:[][][] [打印] [关闭]

    在唐山市丰润区浭阳佳苑小区萧育林家里,从父辈传下来的28句、224字的萧氏家风,被烫印在瓷砖上,镶在镜框里,恭恭敬敬挂在墙上。萧家儿孙从小都被教导,要按照祖辈传下的萧氏家风为人处事。如今,一生奉献给舞蹈事业的萧育林老人已经成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家中舞蹈比赛获奖证书装满柜子,舞学著作、舞蹈作品不计其数,在全省乃至全国广为传颂。在萧育林老人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都是得益于父辈传下的良好家风。

父辈奋斗半世纪沉淀出萧氏家风

    今年72岁的萧育林老人是萧氏家风的第二代传人,说到萧氏家风的起源,萧育林老人至今感念父亲的智慧和德行。“自念平生少作为,只留几语立身篇。但期尔辈能实践,代代相传莫等闲。”萧氏家风是萧忠恕老人亲手所写,老人用这四句诗写明了自己留此家风的初衷。

    萧氏家风是父亲萧忠恕老人用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总结出的。“我父亲小时家里很贫困,没房也没粮,到东北打工。他咬紧牙关奋斗,在东北一家店里站柜。好不容易熬到了解放,分了房子和土地。但我父亲出身苦,家里没钱,我父亲考学从初小升入高小时,在全校排第一名,但他上不起学,只好到东北跟人家学做买卖。那时候为了省乘车费,我父亲走着去,辛辛苦苦维持这个家。后来我父亲自学文化,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但他懂得很多,建国后也是全省劳模。”父亲萧忠恕在困苦中奋斗的经历,给了他许多启发,也让他做了一个决定:要让子孙后代从他的经历中获取精神营养,将自己总结的为人处事之道作为萧氏家风,代代相传。

自幼背诵家风融入言行

    老人的邻居们这样形容他:看面容像90岁,但只要一跳舞,就跟20多岁的小伙子一样。现在老人依然保持着每天练舞蹈基本功的习惯,而这种勤奋刻苦的习惯也源于家风。1943年,萧育林老人出生,5岁时,他就已经对家风倒背如流。“那时我们年纪还小,看不懂现在这个224字的家风。我父亲就简化了一下,以三字经的形式来写。”至今,这个三字家风在萧育林老人的记忆中依然深刻,“幼儿童,听训教,尊师长,懂礼貌,早晨起,庭院扫,不懒惰,身体好。开始是写在纸上的,贴在我们家里后窗上,每天早上起床睁开眼就能看到。从小背诵,家风时刻都记在心里。”

    从小听从家风教导,萧育林老人和家人都养成了早起打扫的习惯。“从小时候开始就每天五点半必须起床,顶着星星打扫庭院,然后出去背粪,先要劳动一个半小时。直到现在我们的习惯还是这样,每天早上起来打扫楼道,也给邻居们创造一个整洁环境。”随着子女的成长,萧忠恕老人也不断改进家风,最终形成了现在这28句,224字的萧氏家风。

良好家风益处多老人成绩卓著

    对于萧氏家风,萧育林老人和儿孙们从不敢懈怠,而萧育林老人也一直认为,自己能够在舞蹈界取得如此多的成果,和良好的家风关系密切。萧育林老人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句,精益求精,钻研技术,勇于攀登,不畏险阻。光阴宝贵,切莫虚度,看书阅报,通今博古。”

    萧育林老人将家风践行到自己的事业中,成为了一名读书破万卷的舞者。“我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1979年分配到丰润区文化馆工作。白天上班,晚上我就在丰润图书馆看书。所谓开卷有益,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图书馆的书都被我翻遍了。1982年,为了挖掘民间舞,我一个人、一支笔、一辆自行车,走访了547个自然村,拜访民间艺人1352名,骑行达到3600余里。”除此之外,老人笔耕不辍,完成了100余万字的舞蹈学学术论文。“做人一定要勤劳,我不比谁聪明,所有的成果都是靠着勤奋钻研获得的。”现在,老人不但对民族舞研究透彻,而且精益求精,在拉丁舞领域成就卓著。

代代相传家风永不过时

    在萧育林老人看来,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萧氏家风并没有过时,相反,它对这个迈入新世纪的家庭仍然起着巨大的作用。“家风不是家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我们按照家风行事,这一生都觉得生活很充实,不管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事业上,都感觉收获巨大。”

    现在,萧育林老人的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孙子、孙女也是成绩优异。老人并没有用家风来约束儿孙们,而是让他们在心底对父辈传下的精神食粮认可。“年轻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我不要求他们全都背诵过来,但是从小我就让他们从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几句,按照自己选的那几句家风去生活、去干事业。大儿子选的是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二儿子选的是精益求精,钻研技术。这对他们的生活事业都有益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如果每个家庭有良好的家风,整个国家就会有良好的国风。正如萧氏家风最后一句所说,“人人若此,家和国固。”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