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frwmb@163.com

丰润文明网 > 评论心得 >

提倡多传“德”少遗“财”

2020-12-23 15:45

来源:唐山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人为子女着想,那是历史悠久,声播全球的。《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有两句词儿:“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便道出了人们普遍的心态。然而,虽都是“忘不了”,但操心的内容和角度却大相径庭。有些人一心留给子孙万贯家财,让后代坐享其成。秦始皇就是这样的典型。他当皇帝后,横征暴敛,广修滥建,为的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反之,有些人苦心教育孩子读书识礼,养善积德,崇尚俭朴,成为志大才高的贤能之士。东汉时人称“关西孔子”的杨震,便堪称此类人物。杨震官至太尉,虽位高权大,却清廉俭朴,家风肃整。子女居于陋室,粗茶淡饭。一日,几位旧友来访,见其清廉如故,都劝杨震分些财产给子女。杨震笑道:“让子女具有清白之德,被人称为清白吏子孙,这份‘家产’丰厚无比,有何不好呢?”

  当代老一辈革命家,更懂得“遗钱不如传知”,“遗财不如积德”的道理,并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朱老总一生俭朴,两袖清风,临终时对康克清同志说,不要把节省下来的两万元存款留给孩子们,要让他们自食其力,不依赖父母,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革命老人徐特立也曾告诫后辈:“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这种严于教子,为子之“计”深谋远虑的爱子观多么令人赞叹!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与日俱增,为父母者爱子之情,较之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多数父母能正确施爱,言传身教,使子女能够健康成长。

  然而,也有些父母缺乏正确的爱子观,或苦心经营,广积厚累,一心想为孩子留下大把钞票、大批箱笼;或四处张罗,疲于奔命,千方百计为子女找一个费力小收入高的“铁饭碗”,垒个舒适安逸的“安乐窝”……纵观一些贪污受贿、违法犯罪分子,也大多与“只有儿孙忘不了”有点瓜葛。他们鼠窃狗偷,除了自己挥霍享乐外,多半也是为了“遗泽子孙”。至于子女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其他基本素养如何,以及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否自立于世等等,却统统忘诸脑后,致使有些子女或好吃懒做,或缺德少才,有的甚至变成了社会的蛀虫,坠入了犯罪的泥潭,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呀!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曾写给子孙一副名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清朝一位亲王说得也很精辟而深刻:“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自家不肯罢。”这都是古人从惨痛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家训,不但在当时属远见卓识,就是今天也堪借鉴。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引以为座右铭,切实搞好子女教育,而决不可只顾“积财”,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培养。

  艾立起

责任编辑:frwmb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