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苗晨:...
苗晨,女,汉族,出生于1996年,唐山丰润人,苗晨刺绣工作室负责人、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
7月24日,我省以云端视频方式组织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观摩活动。唐山市丰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高丽敏在丰润区分会场参加活动,并就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作典型交流。
唐山市丰润区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积极探索、守正创新,强力推进中心、所、站建设,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筑牢平台。目前,区实践中心已投入使用;建成22个乡街实践所,覆盖面达到96%;建成513个村居实践站,覆盖面达95%。
一、突出一个理念,树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方向标”丰润区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红色殿堂”,开展文明实践、服务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建设实体殿堂。把全区家底摸清,沉睡资源唤醒,将各系统在基层的条块资源科学整合、优化配置,使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实体殿堂。另一方面,引领精神寄托。健全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灵活、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使走进实践中心、所、站,参与文明实践成为农村群众的精神寄托。
二、创新三种模式,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组合拳”1.按照“1+5”模式,打造区实践中心。对曹雪芹文化园内闲置多年的溪山一揽楼进行装修改造,建成集指挥调度、全区活动引领、志愿者培训、实践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时,整合各部门资源建起五大服务平台,形成“一个中心、五大服务平台”区级指挥调度体系。
2.按照“三个一”模式,推进所站建设。“三个一”,即制订一套标准。依托乡街、村居阵地资源,按照“十个有”标准,统一规范实践所站建设。探索一套所站联建模式,发挥“1+1>2”效应。把沙流河镇实践所与沙流河村实践站联建打造,借助沙流河全国文明村的名牌优势,带动全镇实践活动开展。西那母三村是国家级文明生态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丰润镇实践所和西那母三村实践站联建,与该村六馆同步规划建设,成为该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军屯镇实践所与悦城社区实践站联建打造,拓展社区阵地服务半径,深入开展“家文化”和同心圆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品牌,将文化、产业等资源和志愿服务融入顶层设计,形成“一所一品”“一站一品”格局。燕山路街道实践所发挥公园有山有水有房有廊的优势,搭建“一带一圈一廊四室”格局,形成“温暖燕办,美在志愿”品牌。小张各庄镇实践所搭建起室内活动小舞台和室外文明实践大舞台,打造出非遗传承、吵子鼓表演等品牌。泉河头镇实践所把工业发展史和镇域企业文化有机整合,突出匠心传承,利用乡风民俗展示区,唱响地域文化品牌。曹庄子村实践站建设村史馆、文明实践广场,留下乡愁记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皇亲庄村实践站与满族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福乐美育德富”六大志愿服务品牌。另外,还培育出白官屯镇实践所叶雕,七树庄镇实践所的麻糖非遗、门赵庄村实践站乡贤等文化特色品牌。
3.按照“1+ N”模式,拓展实践阵地。区级层面,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曹雪芹文化园、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等10个场馆设立实践基地,形成“1中心+10基地”格局。各乡街、村居,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书画院、诗社、村史馆、民族文化馆等资源,打造出实践点500余个,提高了实践平台的承载力。
三、健全三项机制,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助推器”
1.综合保障机制。成立区委书记和区长牵头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和活动开展纳入预算,以奖代补给予保障。
2.观摩拉练机制。在实践所、站建设初期,持续开展观摩拉练活动。通过学习先进、公开亮丑,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所站建设快速推进。
3.活动引领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全区谋划40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精品项目20个,全部在实践所、站落地实施。每个所站也都推出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形成服务群众便捷、方便群众参与的“15分钟文明实践圈”。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100余场次,服务群众9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frwmb